新闻快讯
艺术冬令营【1】︱水韵•寻迹之“水乐堂”
发布日期:2021-01-27 22:00:39   发布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   

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在疫情期间渡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快乐”的寒假,本中心将推出“青浦区学生线上艺术冬令营系列活动”,活动聚焦青浦“水文化”,让学生在感受、表现、鉴赏、创作的过程中传承和创新青浦“水文化”。线上冬令营活动将在2021127日至210日的每周三推出,希望冬令营活动能让您感受到青浦“水文化”的美、也期待看到您创作的青浦“水文化”艺术作品!

朱家角俗称“角里”,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缩影。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别具一格、临水而建的吊脚楼,在绕楼的曲廊上喝杯清茶,感受温婉柔情,娴静雅致的水乡风情。过去,朱家角漕运业发达,在水巷的两侧还有现今保存完整的揽绳石,依晰印证着过往的繁华。水乐堂中奏响的《天顶上的一滴水》的灵感就来自于这个古镇, 实景水乐,流动建筑,你可以听到,由天顶上的一滴水引出的禅声与巴赫……中西合璧式园林——课植园,景致奇异,景色旖旎。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也在此首演,以实景、实情呈现明代大文豪汤显祖的巨作,还原了中国古代“客至乐具,豪门清韵”的待客之本。

水韵朱家角·水乐堂

悠悠淀浦河穿过因水而生的“角里”朱家角,这座因水上贸易而繁荣起来的古镇,如今呈现出了古典与时尚相互映衬的景象。

水巷一边是青砖黑瓦的古镇,青石板的小巷曲径通幽,人们在河岸边洗衣散步,一幅宁静、古朴的江南水乡模样。另一边则是现代化的商业街、酒吧、咖啡馆,熙熙攘攘的人群踩出了时尚的节拍。

古镇里有一栋特别的建筑,它坐落在西井街1号,从外表看,它与其他房子没什么差别,但其实它内有乾坤。今天,就让青浦区逸夫小学的李慧莹老师带你走进这栋特别的建筑—水乐堂。

水乐堂是先锋派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请日本矶崎新工作室驻华首席设计师胡倩为实景水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特意设计的一桩建筑 。从外看它是江南水乡的古镇老宅,内里已是焕然一新。

淀浦河的河水被巧妙地引入室内,进入“水乐堂”中央开放式的舞台,从观众席看去,一汪清澈池水的舞台与和淀浦河连成一片,妙趣横生。表演者宛如飘在水中表演,而观众也如同端坐于水中央,仿佛获得洗心的经历。

中庭上用重达半吨的纯银打造了一面明月,上面可以释放出一吨的水,用以水琴演奏,水流从天而降时,如同交响乐队的演奏。

在水乐堂,任何一个建筑部件都可以幻化成为一件独特的乐器。楼梯、大梁、钢柱可以演奏出富有动感的打击乐,而屋内的水池、池中的水碗则可以演奏出变幻莫测的水乐。

同学们:水乐堂是不是很特别呢?除了建筑与众不同之外,这里的表演更是别出心裁。

在水乐堂里奏响了全世界第一部由建筑奏响的乐曲,名叫《天顶上的一滴水》。

随着日落时间的来临,大窗缓缓拉开,圆津寺灯火通明,僧人走到塔上唱诵晚课。若有似无的吟唱和水声、乐声奇妙的组合在一起,结合水乡、禅院美景,构筑成一幅绝妙的立体音画。这就是第一乐章《禅声与巴赫》。在《水摇滚》、《弦乐四重奏与琵琶》以及《四季禅歌》这后三个乐章中,演员们用各种方法“摆弄”水,演奏者在水盆中拍打出水乐、在水中舞蹈带起踢踏水声、用布绳大力打击水面噼啪作响,水乐堂内水波荡漾,水乐声鸣。

以河流为音阶,以建筑为乐器,将东西方的音韵结合,参悟出音乐的禅心。作曲家谭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呢?

这源于谭盾老师的生活经历,他从小居住在浏阳河畔,从在河边洗衣、淘米的“堂客们”手中的洗衣棒、洗衣板的敲动中,听到了水的节奏和韵律,这为他埋下了“水乐”的种子。

有一天,他在朱家角河上,听到河对岸圆津禅院的僧人吟唱,感觉美极了。宁静中他有了幻觉,好像听到音乐圣人巴赫在歌唱。这种“天人合一”,“东方与西方”的幻觉,成全了他决定把建筑和音乐融于一室的想法,这样水、建筑、音乐就结合在了一起。

每年3月到12月的演出季,水乐堂总会迎来众多的听众,在美妙的水乐中,人们更爱水、惜水,保护水资源也是谭盾大师的音乐想要传递给大家的生活理念。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华科路268号     电话:021-69228890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