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星教师
绿韵网课(47):水韵朱家角·船拳
发布日期:2020-08-17 13:39:04   发布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   

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自2020年2月起本中心推出了第一期 “绿韵网课”,共26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因为受疫情影响,根据市教委和教育局的要求,本中心暂停春季班的课程。为了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中心组织上课教师推出第二期“绿韵网课”,共32节,其中包括音乐、书画、科技三大类课程。课程将在6月6日至8月底跟大家见面,愿我们的课程能够陪伴你们度过快乐的夏日!

孩子们:你们肯定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对,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仅如此,生活又来源于自然。

千百来年,生活在河流、湖塘边的青浦人与水相依相伴,水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也孕育出了富有水乡特色的歌曲、戏剧、画作、工艺等艺术作品。让我们到音乐、美术作品中去寻找水文化的踪迹吧!

水韵朱家角·船拳

朱家角俗称“角里”,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缩影。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别具一格、临水而建的吊脚楼,在绕楼的曲廊上喝杯清茶,感受温婉柔情,娴静雅致的水乡风情。过去,朱家角漕运业发达,在水巷的两侧还有现今保存完整的揽绳石,依晰印证着过往的繁华。水乐堂中奏响的《天堂上的一滴水》的灵感就来自于这个古镇, 实景水乐,流动建筑,你可以听到,由天顶上的一滴水引出的禅声与巴赫……中西合璧式园林——课植园,景致奇异,景色旖旎。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也在此首演,以实景、实情呈现明代大文豪汤显祖的巨作,还原了中国古代“客至乐具,豪门清韵”的待客之本。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个柔美的江南古镇里,还传承着一套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武术。今天,就让青浦区逸夫小学的唐语嫣老师带你走近流传在朱家角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船拳。

船拳,顾名思义是在船头方寸之地搏击的拳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过去,青浦是开门见河、出门都得划船的生活环境,从古代到近代朱家角的主要商贸形式也都是通过船运,所以,过去的朱家角漕运业十分发达。

但漕运业发达的同时,也伴随着倭寇的兴起。到了明代末期,倭寇十分猖獗,人们为了自保,上至老者,下至孩童,都开始练习船拳,朱家角方圆百里几乎人人都会打船拳。后又几经提炼,使它更具实战性和杀伤力,倭寇闻风丧胆,才保安宁。

因为船拳的用武之地只有船头的方寸之间,狭小且摇晃,不能像其他武术套路那样,大面积的施展,所以船拳的武术特点首先是步型重心低,桩功稳固沉着,这样才能适用于摇晃的船体,其次出招敏捷有力,躲闪灵活,动作紧凑,不给敌人反击之时,迅速将敌人击落水中。

当地人民利用劳动工具还制成了各种特色兵器,如牛角镗、木梳、青龙大刀等,俗称“十八般兵器”,方寸之间,显大乾坤。

文化的传承向来也代表着历史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船拳逐渐变成了具有观赏性的武术项目,每逢节庆、祭祀、庙会等节点,便万人空巷,拥挤在漕港河看“打船拳”。

在上面的照片中常常出现的这位爷爷就是江南船拳的继承人之一——丁裕春。

丁爷爷虽已年过七旬,但依然精神饱满,对武术的热爱渗透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丁爷爷崇尚硬功夫,年轻时期便可以身扛巨型石块,汽车过身,70余岁还能展示手拍钢钉等绝技,对于使用30余斤的传统兵器牛角镗,也是精通谙熟。作为现今江南船拳的继承人,他带着使命感弘扬船拳文化,常常亲自授课,如今,船拳文化走进了朱家角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朱家角消防支队及朱家角人武部水上应急分队还把它作为强身健体的练习项目,在年轻人中得以推广,这种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让人动容。

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TPtV0Wrn1hVXBEK6m847cg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挖掘、整理、创新,朱家角武术队更是走出国门,应邀到新加坡、韩国等参加文化交流,获得多项荣誉,江南船拳由此声名远播。甚至有爱好武术的国际友人远道而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与“水”的和谐相处中青浦人悟出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才能立足、才能发展的道理。兼收多派之长,自成一脉的船拳正体现了“水”的宽阔胸怀。我们也要继续学习这种精神,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定是胸怀宽广,海纳百川的,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华科路268号     电话:021- 59207910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