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绿韵网课(49):《水韵练塘·田山歌》
发布日期:2020-08-24 09:26:40   发布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   

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自20202月起本中心推出了第一期 绿韵网课,共26节,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因为受疫情影响,根据市教委和教育局的要求,本中心暂停春季班的课程。为了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中心组织上课教师推出第二期绿韵网课,共32节,其中包括音乐、书画、科技三大类课程。课程将在66日至8月底跟大家见面,愿我们的课程能够陪伴你们度过快乐的夏日!

孩子们:你们肯定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对,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仅如此,生活又来源于自然。

千百来年,生活在河流、湖塘边的青浦人与水相依相伴,水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也孕育出了富有水乡特色的歌曲、戏剧、画作、工艺等艺术作品。让我们到音乐、美术作品中去寻找水文化的踪迹吧!

水韵练塘·田山歌

练塘镇位于青浦西部,这里河港纵横,湖沼密布,有千年古河泖河,为排泄太湖洪水而建的太浦河,镇中还有市河,犹如玉带,横贯东西。在不长的市河上,多座古桥掩映在垂柳之间,镂空雕花青石栏板的朝真桥,是练塘镇上最大单孔石拱桥;元至正间建的顺德桥,简单的结构,斑驳的石板讲述了千年的沧桑。河水的冲刷,造就沃野千里,这样的练塘最适合茭白的生长,口感鲜嫩的茭白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茭白叶还是制作手工艺者手中的一件件工艺品。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还会唱起田山歌,用歌声述说劳动与生活。悠悠江南丝竹是人们婚丧嫁娶,庙会活动不可缺少的节目。还有生长在田间的可·美术馆,它就像一个桃花源,用根植于乡间田陌的作品,让远离乡村,忙于奔波的都市人能在闲暇时光去乡村欣赏艺术,感悟生活的美好。

同学们,在练塘众多因而生的艺术形式中,产于田间劳作的练塘田山歌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青浦田山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我们跟着青浦区逸夫小学的李慧莹老师一起走进练塘田山歌。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IMdVc7_jPp5b3VEe9uy8w

几千年前,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自然而然地唱起了歌,歌声消除了疲乏,带来了欢乐。

田山歌代代相传,抒发着人们的对崇敬之人、自然风景、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头歌手的引领下,头吆、头卖、邀歌、发长声、赶老鸦、歇声、掠梢等独唱者、合唱者依次登场,“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让歌声一浪接着一浪,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式让歌声传得很远。国家级传承人张永联爷爷回忆说:“从春耕到秋收,田间都是山歌声,东村在唱西村也在唱,村庄田野像在田歌的海洋里。”

农民们从东方日出一点红,一直唱到日落西山鸟归巢。大山歌、响山歌、邀卖山歌、种秧山歌、耘稻山歌、淌稻山歌、对山歌等五花八门的山歌响彻田间。让我们一起聆听市级传承人杨晓峰和练塘田山歌手们的演唱。

时光荏苒,人们离开了田间地头,这古老的欢歌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为了保护青浦田山歌,群文工作者们开始收集曲谱。

如今,田山歌走进了校园,孩子们在田山歌传承人的指导下唱起了这古老的歌谣。

古老而富有生机的田山歌不仅要传承,也更需要创新。用普通话唱田山歌、为田山歌编配动感的伴奏、加入多层次的和声,甚至与评弹、说唱、沪剧相结合的做法让这古老的歌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悠扬婉转的田山歌,唱得是江南水乡的风景,唱出的是江南水乡的风情。“智者乐水,通达善变”,人们从这方水土里,吸取养分,用水的智慧将田山歌“旧瓶装新酒”,也用水的智慧,建设美丽的新家园。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青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华科路268号     电话:021- 59207910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